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昆明理工大学山泉获国家专利权

昆明理工大学山泉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昆明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891986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0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888763.3,技术领域涉及:C22C47/04;该发明授权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是由山泉;曹波二;黄沁源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7-1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高温减磨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铁基预制体制备、石墨纤维预处理、构筑成型;目前石墨广泛用于基体材料中充当润滑介质,但石墨的添加导致碳含量增加从而使铁基金属的塑性和可锻性急剧下降,影响材料服役性能;本发明所述方法在铁基中加入微米级石墨纤维进行构筑成形,通过对纤维表面镀镍,控制纤维的加入量以制成结合强度良好的石墨铁基复合材料;基体内部均匀石墨的存在使其在磨损过程中形成润滑膜从而发挥良好的减磨效果,提升热加工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授权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构筑成形制备高温铁基自润滑减磨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合金设计后的铁基进行复合预制,在均质板坯中加入化学镀镍后的石墨纤维进行构筑成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铁基预制体制备:通过真空熔炼和铸造方法,制备铁基预制体;铁基预制体尺寸和体积应与后续的构筑成形和最终产品体积相匹配;(2)石墨纤维预处理:将石墨纤维敏化活化后放入由镍盐、络合剂、还原剂、稳定剂、缓冲剂按比例配置而成的溶液中,水浴加热并保温使纤维表面得到一层均匀分布且牢固的镍层;(3)构筑成形:将冷却成形后的铁基板坯打磨光滑平整,然后采用有机溶剂清洗表面,保障表面高度清洁,露出新鲜金属,将镀镍后的石墨纤维放入板坯上均匀分布的通孔中,压实并堆垛成形;随后放入真空环境下,加热、加压使焊件之间紧密接触,保温一段时间使焊件接头之间实现固态冶金结合,再将焊好的板坯置于锻压机下进行自由锻造工艺;步骤(1)所述的铁基成分配比的质量百分比为:Cr:32%~34%、Ni:3%~5%、Si:0.5%~1.5%、C:0.2%~0.5%、Mn:0.2%~0.6%、Ti:0.2%~0.4%、V:0.1%~0.8%、Mo:1%~2%、Cu:0.3%~0.8%,除上述元素成分以外,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步骤(2)所述石墨纤维直径为5~50μm,长为1~20mm,密度在1.77~1.82gcm3;自由锻造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将板坯以80~90℃min的速度升温至850℃,保温0.5~1h,然后加热至1050~1150℃,保温1~2h,随后放入锻压机中进行第一次镦粗、拔长;镦粗压下量为板坯原始高度的12,然后将板坯拔长至锻件原始尺寸,终锻温度为800~900℃;②将板坯以80~90℃min的速度升温至850℃,保温0.5~1h,然后重新加热至1050~1150℃,保温1~2h,随后放入锻压机中进行第二次镦粗、拔长;镦粗压下量为板坯原始高度的12,然后将板坯拔长至锻件原始尺寸,终锻温度为800~900℃;③将板坯以80~90℃min的速度升温至850℃,保温0.5~1h,然后再次将板坯加热至1050~1150℃,保温1~2h,随后放入锻压机中进行第三次镦粗、拔长;镦粗压下量为板坯原始高度的12,然后将板坯拔长至锻件原始高度的0.3~0.4;④锻造结束后以100~120℃min的升温速度将板坯加热到850℃,空冷至室温。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其通讯地址为:650093 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