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西安理工大学梁淑华获国家专利权

西安理工大学梁淑华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西安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341981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6-24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0538965.X,技术领域涉及:B22F9/08;该发明授权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是由梁淑华;高磊;钟昊睿;赵迎辉;杨森;石浩;马文君;邹军涛;姜伊辉;曹飞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4-3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备CuNb中间合金;步骤2,制备CuCr中间合金;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产物采用感应熔炼气雾化制备Cr2NbCu复合粉末。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自制的CuNb和CuCr作为中间合金,通过调控熔炼温度和雾化工艺参数,使得元素Cr和Nb完全反应形成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热稳定性的金属间化合物Cr2Nb,本发明中的Cr2Nb颗粒细小均匀,弥散分布。Cr2NbCu粉末可为增材制造和粉末冶金提供优异的原材料,后续有望在可循环式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得到应用。

本发明授权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原位制备球形Cr2NbCu复合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CuNb中间合金; 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1.1,选用纯Cu粉末和纯Nb粉末作为原材料,在真空下,分别对纯Cu粉末和纯Nb粉末进行80℃-100℃保温5h-10h的处理; 步骤1.2,将经步骤1.1处理后的纯Cu粉末和纯Nb粉末在V型混料机上进行50HZ-70HZ、5h-10h的预混合处理,得到含CuNb混合粉末,该CuNb混合粉末中,Nb的含量为1.5-15wt.%,其余均为Cu,Nb和Cu的质量分数加起来为百分之百; 步骤1.3,将经步骤1.2得到的CuNb混合粉末在球磨机中进行球磨,球磨时加入助磨剂,球磨后得到CuNb合金; 所述步骤1.3中,球磨时,球磨机的转速为700rpm-1400rpm,球磨时间5h-10h,助磨剂的用量为相对于CuNb混合粉末的1wt.%-3wt.%; 步骤1.4,使用冷等静压机对步骤1.3球磨后的CuNb合金粉进行等冷静压成型,压力为200MPa-250MPa; 步骤1.5,对步骤1.4冷等静压后的CuNb合金进行机加工; 步骤1.6,对经步骤1.5处理过的CuNb合金进行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熔炼电流在40A-70A,反复熔炼3次-6次; 步骤1.7,对步骤1.6处理后的CuNb合金进行机加工去皮,并切割成块,备用; 步骤2,制备CuCr中间合金; 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采用纯Cu和纯Cr颗粒作为原料,得到CuCr混合物;该CuCr混合物中,Cr的含量为1.5wt.%-15wt.%,其余为Cu,Nb和Cu的质量分数加起来为百分之百;将CuCr混合物在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温度为1500℃-1700℃,10~30分钟,反复熔炼3次,得到CuCr合金,后经过机加工去皮、切割,留作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产物采用感应熔炼气雾化制备Cr2NbCu复合粉末;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 将步骤1和步骤2制备的CuCr和CuNb合金放置雾化腔室的熔炼坩埚中,将熔炼温度升温至1500℃-1700℃,保温时间10min-30min,得到复合悬浮液,对复合悬浮液进行雾化,获得弥散分布的Cr2NbCu复合粉末; 所述步骤3中,雾化压力为7.5MPa,雾化腔室的雾化器的导流管的孔径为2.5mm-4.5mm。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其通讯地址为: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金花南路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