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李毓龙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北京大学申请的专利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409840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014341.2,技术领域涉及:C07K19/00;该发明授权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构建方法是由李毓龙;鄢羽岐;李国川;王艺潘;王蕾;冯杰思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1-06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构建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发现通过在GRAB探针上引入同一个氨基酸位点(连接肽段的第三个氨基酸)的突变,能够使得GRAB探针具有激发比率型的性质。这些具有激发比率型性质的探针,能够有较高的pH稳定性,不受到探针本身表达量和外界硬件条件的限制,荧光亮度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可以校正运动引起的荧光干扰,可以灵敏地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应用于在体定量检测神经递质浓度的潜力。
本发明授权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构建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比率型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型荧光探针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循环重排的荧光蛋白和连接肽段;所述连接肽段包括N端连接肽、C端连接肽;所述循环重排的荧光蛋白被插入到所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五跨膜区和第六跨膜区之间,所述循环重排的荧光蛋白的N端通过所述N端连接肽与所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五跨膜区连接;所述循环重排的荧光蛋白的C端通过所述C端连接肽与所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六跨膜区连接; 所述N端连接肽包含5个氨基酸,所述N端连接肽的第三位氨基酸发生突变; 所述比率型荧光探针能够在细胞膜上表达;并且所述比率型荧光探针当与所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特异性配体接触时可以与其结合,由此导致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具有可检测到的变化; 所述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源的; 所述特异性配体为神经递质; 所述神经递质包括NTS、SST、PACAP、NPY、多巴胺和或五羟色胺; 所述循环重排的荧光蛋白为cpEGFP; 当所述cpEGFP与NTS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序列,或其第127位点突变为谷氨酸后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SST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2所示的序列,或其第127位点突变为谷氨酸后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PACAP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3所示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NPY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4所示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多巴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5所示的序列,或其第127位点突变为缬氨酸后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五羟色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6所示的序列; 当所述cpEGFP与NTS、SST、PACAP、NPY或五羟色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所述N端连接肽第三个氨基酸突变前的序列为LEEGG; 当所述cpEGFP与NTS、SST或NPY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N端连接肽的第三个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其N端连接肽突变后的序列为LELGG; 当所述cpEGFP与PACAP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N端连接肽的第三个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异亮氨酸或蛋氨酸,其N端连接肽突变后的序列为LELGG、LEIGG或LEMGG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cpEGFP与五羟色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N端连接肽段的第三个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或蛋氨酸,其N端连接肽突变后的序列为LELGG或LEMGG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cpEGFP与多巴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所述N端连接肽第三个氨基酸突变前的序列为LNSLI; 当所述cpEGFP与多巴胺特异性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连时,N端连接肽的第三个氨基酸突变为亮氨酸、丙氨酸或组氨酸,其N端连接肽突变后的序列为LNLLI、LNALI、LNHLI中的任意一种。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北京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颐和园路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