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南京林业大学陈楚楚获国家专利权

南京林业大学陈楚楚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南京林业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材及其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162203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2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138663.5,技术领域涉及:B27D1/08;该发明授权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材及其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是由陈楚楚;周静;周彤;徐朝阳;金永灿;李大纲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9-0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材及其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及其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以木片或木材加工剩余废弃物为原料,通过脱基质处理结合表面氧化技术,在纤维间建立多层级自交联网络结构,在不使用任何胶黏剂的条件下,制备具有层内、层间多尺度自粘合特性的无胶透明材料。进一步引入天然明胶,结合单宁酸,在氧化纤维素与明胶间通过化学接枝与物理交联协同作用,制备兼具优异力学、光学、耐水、隔热及紫外光屏蔽功能的全生物质基可降解多功能透明材料。作为石油基透明塑料及玻璃的潜在替代品,在智能防伪、光电器件、节能建筑、轻量化汽车、食品保鲜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且对木材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授权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材及其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全生物质基多功能透明木材的无胶自粘合成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1,以天然木材为原料,沿轴向切片,利用酸性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超声波处理下,充分脱除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然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样品,得到完整的木材骨架; b1,以木材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利用酸性亚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超声波处理下,分别进行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处理,然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清洗样品,得到木质纤维素纤维; a21,将a1所得木材骨架放入高碘酸钠溶液中进行逐级氧化处理,诱导纤维素葡萄糖环的C2-C3键断裂,邻位的仲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氧化改性木材骨架; a22,将a1所得木材骨架放置在两个玻璃板之间,置于室温空气中12小时,随后再移置60-80°C的烘箱中干燥12-24小时,获得脱基质木材膜; b2,将b1所得木质纤维素纤维通过真空抽滤成膜,再放入高碘酸钠溶液中进行逐级氧化处理,诱导纤维素葡萄糖环的C2-C3键断裂,邻位的仲羟基氧化成醛基,得到氧化改性木质纤维膜; a31,将a21所得氧化改性木材骨架放置在两个玻璃板之间,置于室温空气中12小时脱除非结合水后,随后再移至60-80°C的烘箱中干燥12-24小时,获得氧化改性透明木材膜; a32,将a21所得氧化改性木材骨架进行交错铺层组合,之后进行热压干燥或者常压干燥,实现密实化,在不使用任何胶黏剂的条件下,得到多层透明木; a33,将a21所得氧化改性木材骨架放入明胶溶液中浸泡数小时后取出,移除表面多余的明胶溶液后放在两片玻璃板中间,置于60-80℃烘箱干燥12-24小时,获得明胶氧化改性透明木材膜; b3,将b2所得氧化改性木质纤维膜置于室温空气中12小时脱除非结合水后,利用机械热压机进行多次逐级热压处理,获得氧化改性木质纤维透明膜; a4,将a33所得明胶氧化改性透明木材膜浸入单宁酸溶液中数小时,随后充分冲洗以清除自由基,然后进行热压干燥或者常压干燥,实现密实化,制备获得具有紫外线阻隔及抗氧化功能的紫外屏蔽透明木材膜; 还包括a51,使用防伪喷墨打印机将发光层墨水印刷至木基透明材料表面从而获得发光防伪薄膜,木基透明材料包括脱基质木材膜、氧化改性木质纤维膜、氧化改性透明木材膜、多层透明木、明胶氧化改性透明木材膜、氧化改性木质纤维透明膜和紫外屏蔽透明木材膜,打印结束后,将发光防伪薄膜放置在热台上80℃退火15min。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