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何晓兰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申请的专利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5720813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021377.6,技术领域涉及:A01G18/10;该发明授权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是由何晓兰;王迪;周洁;彭卫红;刘天海;张志远;许瀛引;陈影;曹雪莲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8-2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新鲜松乳菇子实体菌柄与菌盖连接处1‑3mm大小菌肉,置于PDA培养基中,于20‑25℃下组织培养20‑30天后,取菌丝块接种至PDA培养基上,于20‑25℃下继续培养25‑40天后,再取菌丝块接种至PDB培养基中培养30‑50天,得到松乳菇液体菌种;2将松属植株幼苗按照密度为6‑15株幼苗筐移栽于装有菌根培养基质的培养筐中,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松乳菇液体菌种加入到每棵幼苗根部附近3‑5cm深处的基质中,培养10‑14天后可形成菌根。本发明科学筛选松乳菇的培养基质和方法,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方法,松乳菇菌丝生长更快,得到的松乳菇菌丝生物量更大;利用液体菌种接种植物根系,极大提高了接种效率;多棵接种的宿主植物在同一培养装置中培养,大大缩短了接种后菌根形成时长,有效地提高菌根合成率;减少菌根培养基质中泥炭土的用量,降低了杂菌与松属植株根系形成菌根的比例。
本发明授权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高效的松乳菇菌根人工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新鲜松乳菇子实体菌柄与菌盖连接处1-3mm大小菌肉,置于PDA培养基中,于20-25℃下组织培养20-30天后,取菌丝块接种至PDA培养基上,于20-25℃下继续培养25-40天后,再取菌丝块接种至PDB培养基中,于20-25℃、120-180rpm条件培养30-50天,得到松乳菇液体菌种; 2将松属植株幼苗按照密度为6-15株幼苗筐移栽于装有菌根培养基质的培养筐中,再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松乳菇液体菌种按照浓度为5-10ml加入到每棵幼苗根部附近3-5cm深处的基质中,将培养筐置于16-22℃、10000-20000lx、相对湿度RH为90-95%的环境中培养,10-14天后即可形成菌根; 所述步骤2中的菌根培养基质由泥炭土:蛭石按照体积比为0.5-2: 1均匀混合而成; 所述PDA培养基含有20-25%的土豆,0.2-1%的葡萄糖,1.5-2.5%的琼脂,其余为蒸馏水; 所述PDB培养基含有20-25%的土豆,2-5%的可溶性淀粉,0.1-1%的硝酸钾,0.002-0.01%的维生素B1,其余为蒸馏水; 所述松属植株幼苗的培养方法为,将华山松或马尾松松属植株种子清水浸泡36-48h后,再将种子浸泡在浓度为30%的双氧水中处理30-60min,过滤,种子用无菌水冲洗后,将其均匀置于培养筐中,种子表面覆盖1-3cm厚的种子萌发基质,定期浇水,设定昼长14-16h 和夜长8-10h、18-20℃条件下育苗2-3个月,即得,所述种子培养基质由珍珠岩︰蛭石按照体积比1-3︰1均匀混合而成; 所述松属植株幼苗之间的栽种间距≥8cm×8cm。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其通讯地址为:610066 四川省成都市狮子山路4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