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杨舒婷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22450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0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730026.1,技术领域涉及:G01R31/12;该发明授权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是由杨舒婷;周韫捷;李海;周宏;周婕;叶頲;杨天宇;王之琦;顾黄晶;原佳亮;邹翔宇;沈斌;杨勇诚;王平羽;周晶晶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1-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装置包括插针电树枝试样、金属电极底座、下电极、高压引入端口、上电极、针状金属高压套管、绝缘支撑柱、恒温风热装置、电树枝检测装置和金属外壳,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绝缘支撑柱相互连接,形成实验腔;高压引入端口连接上电极,插针电树枝试样通过金属电极底座安装在下电极顶部,针状金属高压套管的一端连接上电极,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插针电树枝试样;电树枝检测装置和恒温风热装置安装在实验腔内;下电极连接金属外壳的内侧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更真实地模拟出了固体介质在不同温度和电场下的环境,从而使得电树枝现象更贴合现实,提高实验准确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插针电树枝试样(1)、金属电极底座(3)、下电极(4)、高压引入端口(5)、上电极(6)、针状金属高压套管(7)、绝缘支撑柱(8)、恒温风热装置(9)、电树枝检测装置(10)和金属外壳(13),所述上电极(6)和下电极(4)之间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绝缘支撑柱(8)相互连接,形成实验腔;所述高压引入端口(5)连接上电极(6),所述插针电树枝试样(1)通过金属电极底座(3)安装在下电极(4)顶部,所述针状金属套管的一端连接上电极(6),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插针电树枝试样(1);所述电树枝检测装置(10)安装在下电极(4)底部,并正对插针电树枝试样(1),所述恒温风热装置(9)安装在实验腔内; 所述下电极(4)连接金属外壳(13)的内侧底部,所述金属外壳(13)设有正对所述实验腔的金属窗口(11),该金属窗口(11)覆盖有绝缘隔热前板(12); 所述电树枝检测装置(10)通过超声波对实验腔内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电树枝的变化时,自动对电树枝形貌进行采集; 所述针状金属高压套管(7)为钨钢材质,并具有针状的放电尖端; 所述恒温风热装置(9)包括风扇和可以控制温度的加热丝,通过风扇将加热丝生成的稳定热风吹向插针电树枝试样(1); 所述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所述电树枝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表面清理,并检查下电极(4)是否接地良好; S2:从所述电树枝实验装置中取出金属外壳(13)内的上电极(6)和下电极(4)的整体连接装置,将待测的插针电树枝试样(1)放置于金属电极底座(3)上,并用试样固定轧带(2)固定插针电树枝试样(1)和金属电极底座(3),将针状金属高压套管(7)套在所述插针电树枝试样(1)的针电极上,然后将上电极(6)和下电极(4)的整体连接装置放回金属外壳(13)内; S3:检查并确定高压引入端口(5)与高压电源之间的金属接线是否完好、下电极(4)与金属外壳(13)接地状况是否良好; S4:将恒温风热装置(9)的各个部件通过风管连接,开启恒温风热装置(9)直至整个实验腔中的风速和温度趋于稳定; S5:待整个实验腔中的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时,启动高压电源,通过电树枝检测装置(10)对电树枝的生长情况进行试验记录;待记录完成后,依次停止高压电源、恒温风热装置(9)的运行; S6:重复步骤S2-S5,对不同的插针电树枝试样(1)进行试验,直至预设的实验程序全部完成; S7:待实验程序全部完成后,断开金属连接线与高压电源的连接,待恒温风热装置(9)内的循环风降至室温时,对所述用于固体介质恒温风热的电树枝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清洗,结束实验。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源深路1122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