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会敏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波纹管及其注塑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91084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0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408546.9,技术领域涉及:B29C45/18;该发明授权一种波纹管及其注塑方法是由苏会敏;姚芳伟;刘家财;詹海军;张思儒;余建平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4-02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波纹管及其注塑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管及其注塑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采用聚乙烯和预设配方添加剂的精确控制通过供料结构将其均匀加热形成熔融状态的聚合物流体,确保材料在射咀和模具组件内的均匀分布,在注塑过程中,将聚合物流体环绕模芯注入模腔,避免了流动不均匀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波纹管坯件内部材料的分布更加均匀、结构更加致密。通过预设低温下的循环液冷处理,在冷却过程中有效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分布,确保波纹管内部残余应力的充分释放,从而提高波纹管的环刚度和结构稳定性,并采用了以预设温升速率加热至预设高温并保温预设时间的方法进行热处理再降温,从而获得具备更强的抗疲劳性能的耐疲劳波纹管。
本发明授权一种波纹管及其注塑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波纹管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提供注塑装置,所述注塑装置包括供料结构、射咀和模具组件,所述射咀与所述供料结构和模具组件连通,所述模具组件包括若干模腔,所述模腔内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模芯,所述射咀设置在两个所述模芯之间; S200:将聚乙烯和预设配方添加剂通过所述供料结构进行加热,形成熔融状态的聚合物流体; S300:将所述聚合物流体通过所述射咀注入所述模腔,使所述聚合物流体环绕所述模芯形成波纹管坯件; S400:将所述波纹管坯件进行冷却处理,在预设低温下对所述波纹管坯件通过循环液冷进行连续冷却,获得高环刚度波纹管; S500:以预设温升速率将所述高环刚度波纹管加热至预设高温并保温预设时间,通过热惯性使所述高环刚度波纹管缓慢降温至室温,获得具有高环刚度的耐疲劳波纹管; S600:对所述耐疲劳波纹管进行疲劳强度测试获取疲劳寿命曲线,判断所述耐疲劳波纹管是否满足预设目标,当耐疲劳波纹管不满足预设目标时,分割所述耐疲劳波纹管,得到多个管圈; S700:获取多个所述管圈的环刚度并根据多个所述环刚度计算环刚度方差,判断所述耐疲劳波纹管是否满足预设环刚度,若是,则提高所述预设高温,若否,则降低所述预设低温; 所述将所述聚合物流体通过所述射咀注入所述模腔,使所述聚合物流体环绕所述模芯形成波纹管坯件的步骤,具体包括: S310:将所述射咀的聚合物流体分成多个均匀的流体支流,根据所述模腔对流体支流进行分配,得到与所述模腔相匹配的聚合物流体分布路径; S320:根据所述模腔的几何结构,将所述聚合物流体分布路径导入所述模腔,基于渐变型导向槽对聚合物流体进行导向处理,以控制聚合物流体的流速和方向,得到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流体流动场; S330:基于所述聚合物流体流动场并根据所述模芯的结构调整聚合物流体的压力分布,得到均匀贴合模芯的聚合物流体包覆层; S340:对所述模腔内的聚合物流体施加挤压力,并使所述聚合物流体包覆层完全包裹所述模芯,得到波纹管坯件; 所述获取多个所述管圈的环刚度并根据多个所述环刚度计算环刚度方差,判断所述耐疲劳波纹管是否满足预设环刚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S710:对分割后的每个管圈进行环刚度测量,通过预设的压缩载荷对所述管圈进行压缩处理,测量每个管圈的变形量,得到每个管圈的环刚度数据; S720:根据每个管圈的所述环刚度数据,计算多个管圈的环刚度方差,并将所述环刚度方差与所述预设环刚度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环刚度方差是否满足预设环刚度,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S730:将每个管圈的环刚度数据分别与所述预设环刚度进行比对,判断所有环刚度数据中满足所述预设环刚度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S740: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是,则所述耐疲劳波纹管满足所述预设环刚度,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的任一结果为否,则所述耐疲劳波纹管不满足所述预设环刚度。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广东贝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德胜西路27号2号楼;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