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志远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申请的专利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275590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765061.5,技术领域涉及:G01N33/00;该发明授权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是由王志远;孔庆文;张剑波;刘雪琪;陈刚;李泽钦;孙宝江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6-1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多段连续式高压反应压持模块、顶部窗口模块、低温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气液注入系统、气液回收系统以及钢制圆柱体套组,多段连续式高压反应压持模块由5段单体压持装置首尾相连组成,在轴向、切向上共配置有60个压力及温度监测子区域,能够通过一体式压制和五次分段式压制的2种方法制备岩芯,并原位开展储层压力回弹现象模拟实验。解决了传统装置只能模拟不连续、固定孔隙度的储层,且内部温度、压力监测精度低的问题,对水合物开采期间储层稳定性控制、开采策略和储层改造方案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发明授权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海域水合物开采中储层压力回弹模拟装置,包括低温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多段连续式高压反应压持模块(1)、顶部窗口模块、气液注入系统、气液回收系统以及钢制圆柱体套组,所述钢制圆柱体套组由多根不锈钢材质的实心圆柱体制成; 所述多段连续式高压反应压持模块(1)外部由钢制双层冷却筒体(2)、轴向头部施压子模块(3)、轴向尾部密封子模块(4)组成;所述多段连续式高压反应压持模块(1)内部由多段单体压持装置首尾相连组成;所述钢制双层冷却筒体(2)为双层结构,冷却筒体外壁(5)与冷却筒体内壁(6)之间嵌有水浴环空(7),用于循环冷却液;轴向头部方向的冷却筒体侧上方嵌有冷却液输入口(8),轴向尾部方向的冷却筒体侧下方嵌有冷却液排出口(9),钢制双层冷却筒体(2)的内腔安装一组以上的单体压持装置,在钢制双层冷却筒体(2)的一端安装轴向头部施压子模块(3),另一端安装轴向尾部密封子模块(4); 所述顶部窗口模块由贯穿式可开关圆柱形窗口(43)以及开关操控阀杆(45)组成,所述贯穿式可开关圆柱形窗口(43)由内而外贯穿式嵌入于压力施加反馈皮套(25)、分段式围压腔(24)、筒形钢体套(22)和钢制双层冷却筒体(2)中,贯穿式可开关圆柱形窗口(43)内侧底部安装有一组内嵌式球型阀门(52),内嵌式球型阀门(52)上连接有开关操控阀杆(45),用于操控内嵌式球型阀门(52)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气液注入系统由高纯甲烷高压气瓶(64)、高纯二氧化碳高压气瓶(65)、气体增压装置(67)、注入过程中转气瓶(68)、液体容器(70)、液体注入泵(71)、气液流动T型三通(72)、真空泵(73)组成,所述高纯甲烷高压气瓶(64)和高纯二氧化碳高压气瓶(65)通过管线和气体增压装置(67)连接到注入过程中转气瓶(68),再通过管线和气液流动T型三通(72)送入到轴向头部施压子模块(3)的气液注入管线(17)中;所述液体容器(70)通过管线和液体注入泵(71)连接到气液流动T型三通(72); 所述气液回收系统包括出口压力控制阀(75)、一级气液分离罐(76)、二级气液分离罐(77)、气体干燥装置(78)、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及累加器(79)、甲烷浓度传感器(80)、气体回收气瓶(81)、液体回收容器(82),轴向尾部密封子模块(4)的气液排出管线(21)外端通过出口压力控制阀(75)连接一级气液分离罐(76),一级气液分离罐(76)的侧线通过管线连接二级气液分离罐(77),一级气液分离罐(76)的顶部通过气体干燥装置(78)、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及累加器(79)和甲烷浓度传感器(80)连接气体回收气瓶(81),所述一级气液分离罐(76)和二级气液分离罐(77)的底部分别连接液体回收容器(82)。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通讯地址为:257061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27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