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晖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072887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685096.0,技术领域涉及:H01M4/75;该发明授权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李晖;郭俊;郑垚平;曹杉杉;王宏宇;杨洪;何显峰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12-2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沿同轴方向由内及外依次包括纤维状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物质层、固态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和外皮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一、正极浆料的制备;二、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的制备;三、固态电解质层的构筑;四、负极集流体的构筑;五、负极浆料的制备;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制备;七、入壳封装。本发明电池结构中的同轴型层叠式结构经活化后形成凝胶态复合电解质层,实现了各层间良好的界面接触,获得高性能的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本发明的涂覆设备实现了各浆料的均匀涂覆,且各层之间保持良好的界面接触,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电池兼具多维度形变适应性,适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领域。
本发明授权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同轴方向由内及外依次包括纤维状正极集流体(1)、正极活性物质层(2)、固态电解质层(3)、负极活性物质层(4)、负极集流体(5)和外皮层(6); 所述的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正极浆料的制备:将正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无机固态电解质固态物料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并充分搅拌至稳定,得到正极浆料; 步骤二、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的制备:将步骤一中得到的正极浆料作为工作浆料(9)置于涂覆设备的漏斗形料槽(8)中,将纤维状正极集流体卷绕在放线装置(7)上,且一端穿过正极浆料从漏斗形料槽(8)的底部出料口引出,拉动纤维状正极集流体,使得正极浆料均匀涂覆至纤维状正极集流体的表面,然后经加热装置(10)进行烘烤,得到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并送出卷绕在收线装置(11)中; 步骤三、固态电解质层的构筑: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并不断搅拌至充分溶解形成稳定的胶液,然后加入纳米级至亚微米级的无机固态电解质并持续搅拌,得到均匀分散的复合电解质浆料,再将复合电解质浆料作为工作浆料(9)置于涂覆设备的漏斗形料槽(8)中,将步骤二中得到的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卷绕在放线装置(7)上,且一端穿过复合电解质浆料从漏斗形料槽(8)的底部出料口引出,拉动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使得复合电解质浆料均匀涂覆至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的表面,再经加热装置(10)进行加热使溶剂挥发,得到表面具有固态电解质层的柔性电极,并送出卷绕在收线装置(11)中; 或者利用胶液将固态电解质隔膜粘附于步骤二中得到的纤维状正极柔性电极的表面,得到表面具有固态电解质层的柔性电极; 步骤四、负极集流体的构筑:采用金属丝作为负极集流体均匀缠绕在步骤三中得到的表面具有固态电解质层的柔性电极的表面,且相邻缠绕圈的负极集流体之间保持间距,得到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结构; 步骤五、负极浆料的制备:将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无机固态电解质固态物料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并充分搅拌至稳定,得到负极浆料; 步骤六、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制备:将步骤五中得到的负极浆料作为工作浆料(9)置于涂覆设备的漏斗形料槽(8)中,将步骤四中得到的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结构卷绕在放线装置(7)上,且一端穿过负极浆料从漏斗形料槽(8)的底部出料口引出,拉动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结构,使得负极浆料均匀涂覆至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结构的表面,然后经加热装置(10)进行烘烤,得到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内芯,并送出卷绕在收线装置(11)中; 步骤七、入壳封装:将步骤六中得到的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内芯置于聚烯烃类热缩管中,向聚烯烃类热缩管中加注液态电解质并静置活化,然后使得聚烯烃类热缩管受热收缩并紧密包裹于同轴型纤维状柔性电池内芯表面,两端经密封后得到同轴型柔性固态电池结构。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西安瑟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710299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泾勤路东段1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