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姚艳春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山东理工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596596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1631103.9,技术领域涉及:G06V20/68;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是由姚艳春;林杰;崔春晓;王发赢;武继达;耿端阳;李晓珂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12-1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技术方案提出先生成对抗样本,后通过增强加入对抗样本的训练集的数量,训练后获得最优准确率模型权重的玉米籽粒霉变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代替人工大量辨识霉变玉米籽粒,解决人工长时间作业情况下的误判以及人工作业持续时间短的问题。本发明不仅实现了霉变玉米籽粒检测与分类的自动化,而且通过增强原始训练集数量来获得最优解,具有高效、准确等技术优势。本发明为实现玉米籽粒的霉变识别、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深度CNN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种器、驱动电机、传送轮盘、相机、舵机、拨叉齿条、导引片、光电传感器;驱动电机通过链传动驱动排种器工作,另外的驱动电机通过带传动驱动传送轮盘,所述相机、舵机、拨叉齿条、导引片和光电传感器均固定在副支架上,副支架固定在主支架上;所述排种器的排种口位于工位的正上方,四部相机依次位于四工位正上方,两舵机对置安装在副支架上,位于其中一个工位外侧,拨叉齿条与两个舵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相互啮合,导引片安装于副支架上由主支架引出,位于另一工位外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工位与触发棒,触发棒向外伸长部分,超出传送轮盘的最大圆周边界; 检测装置通电后,控制系统控制轮盘底部的驱动电机转动,以带传动的方式带动整个传送轮盘转动,当工位处于排种器正下方时,触发棒触发安装于排种器排种管导口一侧的光电传感器,确保工位到达准确位置,控制系统控制传送轮盘底部的电机停转,控制排种器的驱动电机转动,以链传动的方式驱动排种器进行单粒排种,此时工位内存在单粒玉米籽粒,控制系统控制传送轮盘下方的驱动电机继续转动,此时工位处于相机的正下方,控制系统重复上述控制的同时,通过串口实时与图像识别系统交互通信,图像识别系统控制相机,采集工位内玉米籽粒的第一张图像,重复上述控制,驱动电机继续转动,此时工位处于相机的正下方,图像识别系统控制相机采集工位内玉米籽粒的第二张图像; 在图像识别系统中,每个工位内的玉米籽粒的四张图像,逐一作为输入,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籽粒霉变在线检测方法构建的霉变玉米籽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当至少有两张图像的预测结果为霉变粒,返回结果为霉变粒,否则为返回结果为完好粒,预测结果通过串口通信由图像识别系统传回至控制系统;当返回结果为霉变粒时,工位运动至拨叉齿条的工作位置,触发棒触发安装于舵机旁的光电传感器,控制系统控制分选单元电机锁止,使工位停止于拨叉齿条下方,控制系统接收到图像识别系统返回的结果,控制两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两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分别以同圆周速度顺时针与逆时针转动,进而拨叉齿条向下运动,停止于拨叉齿条下方的触发棒受到拨叉齿条施加的外力,超过复位弹簧对触发棒的拉力,工位的底盖向下打开,此时工位内的玉米籽粒落下,控制系统控制两舵机分别以同圆周速度逆时针与顺时针转动,拨叉齿条向上运动完成复位; 当预测结果为完好粒时,工位运动至拨叉齿条的工作位置,触发棒触发光电传感器,控制系统接收到图像识别系统返回的结果,控制分选单元中的电机锁止,使工位恰好停止于拨叉齿条下方,控制两舵机输出轴不转动,当传送轮盘继续转动至下一个工位,在传送轮盘的运动过程中,触发棒先沿着导杆向下运动至导引片的最低点,工位底盖向下打开,被图像识别系统预测为完好粒的玉米籽粒受重力滑落,触发棒沿着导杆向上运动,工位底盖关闭完成复位。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创园A座313室;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