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殷高方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申请的专利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与装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51965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460367.0,技术领域涉及:G01N21/64;该发明授权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与装置是由殷高方;黄朋;赵南京;胡翔;王勰;马明俊;徐敏;贾仁庆;梁天泓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4-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与装置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及装置,让微流控管道中藻细胞单个匀速经过显微视野,通过检测细胞荧光强度随所处位置变化呈现出的荧光峰数量实现浮游藻细胞精确计数,通过检测藻细胞可变荧光反演获得细胞活性,实现藻类活体细胞精确计数,通过记录特定体积样品藻类细胞数和活体细胞数计算出样品中藻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据此,设计了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装置,该装置利用微流控实现样品定量进样,利用落射式显微荧光光路结合积分放大电路和高速采集电路,实现单藻细胞荧光和可变荧光测量,结合发明中提出的藻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实现藻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
本发明授权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检测方法与装置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微流控显微荧光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和活体细胞密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发发射光学结构、微流控进样模块、激发光源驱动模块、荧光检测模块和主控模块; 所述激发发射光学结构采用高亮LED芯片作为激发光源,前端放置BP455的带通滤光片,初步消除了光源对荧光的影响,然后通过透镜组合,将激发光源进行聚焦,聚焦后经过D470二向色镜,垂直入射物镜,激发光经物镜二次聚焦后照射到微流控芯片,激发藻细胞产生的荧光通过物镜,经通过D470二向色镜和滤光片组合,过滤掉杂散光后被透镜聚焦到光阑小孔上,光阑对杂散光进行二次过滤后,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荧光检测模块检测; 所述微流控进样模块由样品池、微流控芯片、二通阀、高精度注射泵和废液池组成; 所述激发光源驱动模块由DAC驱动、恒压驱动单元和大功率MOS开关电路组成;在主控模块的16位数模转换器控制下产生幅值可变电压,经DAC驱动进行驱动后对恒压驱动单元进行电压调节,实现激发光强的控制,主控模块的PWM产生电脉冲信号控制大功率MOS开关电路驱动激发光源产生可变光脉冲; 所述荧光检测模块包括双通道模拟开关、快速荧光检测通道、微弱荧光检测通道; 所述主控模块以Cortex-M8处理器为核心,结合RAM和Flash存储器、触摸液晶显示器及外围电路,实现激发光源控制、荧光检测模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整个装置的输入输出控制; 所述微流控进样模块的流路系统分为进样和排样两个流程; 进样时,二通阀的A通道开启,B通道关闭,样品池中的藻溶液在高精度注射泵作用下,流入微流控芯片中,在微流控芯片中单藻细胞连续经过光学检测窗口,实现对藻细胞荧光的激发和收集,测量后的藻液流出微流控芯片的藻溶液经过二通阀抽取到高精度注射泵中,完成整个进样流程; 排样时,二通阀的B通道开启,A通道关闭,高精度注射泵推送废样液体进入废液池,完成复位; 所述快速荧光检测通道、微弱荧光检测通道与PMT探测器之间通过双通道模拟开关切 换;PMT探测器信号通过前置放大,由高速数据采集电路采集,采集数据通过DMA输出至主控 模块,该通道可实现150微秒以内快变荧光过程精确测量,判别藻细胞死活,从而实现对活 藻类细胞密度的精准测量;进行藻类细胞密度测量时通过双通道模拟开关切换到微弱荧光 检测通道,PMT探测器信号通过积分放大电路实现流积分过程,相当于在定时间内对电流信 号进行求和,积分后信噪比是原信噪比的倍,输出信号由主控模块的模数转换器采 集,该通道能够实现特定频率荧光的高灵敏探测,从而实现对藻类细胞密度的精准测量;所 述高速数据采集电路的采集速率达到50Mbps以上。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其通讯地址为: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