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孙大仁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苏州科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26776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508973.5,技术领域涉及:A01K63/00;该发明授权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是由孙大仁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5-0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涉及鱼苗养殖技术领域,包括鱼池和双排污模块,鱼池内的鱼池水通过双排污模块排入至设于双排污模块输出端的微滤装置内,进行物理过滤后获得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进入到设于微滤装置输出端的泵池内,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经设于泵池上的泵站的输送,进入到设于泵池输出端的UV杀菌模块内,用于获得杀菌后的鱼池水,杀菌后的鱼池水通入到设于UV杀菌模块输出端的生物过滤池内,用于去除杀菌后的鱼池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及去除氨、氮、亚硝酸盐后获得净化水,生物过滤池的输出端设有中压增氧模块;本发明能有效的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本发明授权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鱼苗循环水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池1和双排污模块2,鱼池1内的鱼池水通过双排污模块2排入至设于双排污模块2输出端的微滤装置3内,进行物理过滤后获得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进入到设于微滤装置3输出端的泵池4内,去除鱼粪杂质的鱼池水经设于泵池4上的泵站5的输送,进入到设于泵池4输出端的UV杀菌模块6内,用于获得杀菌后的鱼池水,杀菌后的鱼池水通入到设于UV杀菌模块6输出端的生物过滤池7内,用于去除杀菌后的鱼池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以及去除氨、氮、亚硝酸盐后获得净化水,所述生物过滤池7的输出端设有中压增氧模块8,用于提高净化水的溶氧饱和度以获得净化增氧水,所述中压增氧模块8的输出端连接于鱼池1上,用于将净化增氧水循环至鱼池1内; 所述双排污模块2包括设于鱼池1底部位置上的底排管201和设于鱼池1侧面位置上的侧排管202,所述鱼池1的内部设有可上下升降且用于限定鱼苗活动空间的养鱼筒9,所述养鱼筒9的外壁与鱼池1的内壁之间形成水流路径,所述侧排管202的输入端朝向水流路径,当所述养鱼筒9上升至水面下方且养鱼筒9外侧壁朝向侧排管202的输出端时,养鱼筒9中上层鱼池水跨越养鱼筒9的顶部,并穿过水流路径进入到侧排管202内,利用养鱼筒9在侧排管202的输入端处形成的侧向阻挡,能有效避免位于养鱼筒9中上层位置上的鱼苗进入到侧排管202的内部,所述养鱼筒9的底部设有弹力网10,所述弹力网10的上侧设有景观填石11,所述底排管201的输入端位于弹力网10的下侧空间内,上下移动的养鱼筒9,使景观填石11单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一方面用于干扰位于养鱼筒9底部的鱼苗,另一方面,促进养鱼筒9底部的鱼粪和杂质进入到景观填石11单体之间的缝隙中,利用底排管201,抽取缝隙中的鱼粪和杂质,通过弹力网10的干扰以及景观填石11的分隔,避免位于养鱼筒9底部的鱼苗进入到底排管201内; 所述弹力网10的下侧设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吸入口17,所述吸入口17贯穿隔板16,且位于吸入口17的正下方设有叶轮18; 所述隔板16的下侧设有Y形管19,所述Y形管19上设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与底排管201连通,所述第一入口水平朝向隔板16的下方; 所述Y形管19的第二入口处设有可上下振动的竖直管20,所述竖直管20的顶部设有进杂头21,所述进杂头21与竖直管20相连通,所述进杂头21的侧面上设有进杂口22,所述竖直管20贯穿设于隔板16内的通孔23,所述通孔23的上侧设有与进杂头21相匹配的凹陷部24,当所述竖直管20带着进杂头21向下运动,直至进杂头21上的进杂口22与凹陷部24的内壁发生不同程度上的重叠时,此时进杂口22的入口变窄,靠近进杂口22处的水流流速增大,吸力增大,用于快速吸取隔板16上表面的杂质和鱼粪; 所述隔板16的下侧设有环形板25,所述竖直管20固定在环形板25上,所述环形板25的底部设有用于驱动环形板25上下升降同时驱动叶轮18转动的节能驱动组件26。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苏州科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澄浦路17号厂房一楼和办公楼二楼;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