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卢红斌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复旦大学申请的专利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12468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1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550579.3,技术领域涉及:B32B27/40;该发明授权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由卢红斌;陈志强;张佳佳;曾佳熙;王轶宸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5-2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它是石墨烯碳纤维协同导热的片状热界面材料,其中,1由石墨烯类导热填料和碳纤维均匀构成的导热材料层与聚氨酯泡沫层在片材的平面方向或水平方向上交替分布;2导热材料层与聚氨酯泡沫层的界面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片材的上下表面;和3在导热材料层中均匀排列的碳纤维垂直于或基本上垂直于片材的上下表面。碳纤维沿片材厚度方向取向,石墨烯与碳纤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相互连接,石墨烯在碳纤维之间形成物理连接,提供了协同导热路径,提高了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厚度方向传热效率,且对表面具有良好贴合能力,降低了界面热阻。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热导率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本发明授权导热界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导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分散在水中得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混合分散浆料,将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浸入到所述浆料中以使得所述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充分吸收浆料,然后将吸收了浆料的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取出并放置于离型膜上;配制所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混合分散浆料时,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0~1:1; 2将碳纤维进行裁剪以使得裁剪后的碳纤维长度是所述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的宽度的1~1.2倍,将裁剪后的碳纤维平行于所述吸收了浆料的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的宽度方向放置排布在所述吸收了浆料的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上,用按压设备按压碳纤维以使得所述吸收了浆料的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上的浆料润湿碳纤维,并且还用步骤1)所述的浆料均匀涂覆在润湿的碳纤维上,然后将复合泡沫薄层带或薄片进行干燥,该涂覆和干燥操作能够进行一次或重复进行两次或多次,以确保聚氨酯泡沫的薄层带或薄片上吸附了足够量的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复合物; 3将以上步骤2获得的复合泡沫薄层带或薄片进行卷曲收卷或层层铺叠,然后干燥或无需干燥,得到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然后,将框架结构置于高温炉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高温下进行高温热还原,得到石墨烯碳纤维导热碳骨架; 4将所述石墨烯碳纤维导热碳骨架放入模具或容器中,将液体粘合胶灌入所述模具或容器中并且浸没其中的石墨烯碳纤维导热碳骨架;然后对所述模具或容器内进行抽真空处理,以使得所述液体粘合胶充分扩散和渗透到所述石墨烯碳纤维导热碳骨架中;然后通过加热让所述液体粘合胶固化,得到石墨烯碳纤维粘合胶复合材料;所述液体粘合胶为热固性的液体硅橡胶或热固性的液体脂肪族环氧树脂; 5将步骤4所述石墨烯碳纤维粘合胶复合材料用切割工具沿着取向碳纤维的径向切割,得到片状的石墨烯碳纤维协同导热的导热界面复合材料; 所述石墨烯碳纤维协同导热的导热界面复合材料:1由导热填料和所述碳纤维均匀构成的导热材料层与聚氨酯泡沫层交替分布;2导热材料层与聚氨酯泡沫层的界面垂直于片状导热界面复合材料的上下表面;和3在导热材料层中均匀排列的碳纤维垂直于片状导热界面复合材料的上下表面,并且90-100%的碳纤维的两端分别与导热界面复合材料的上下表面齐平,该百分比是基于碳纤维的总数量;导热填料包括石墨烯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结合物,所述导热填料的总质量为聚氨酯泡沫层质量的33~666wt%;碳纤维的质量为聚氨酯泡沫层质量的333~1600wt%。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复旦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00438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