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特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兰清亮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福建省特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30888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2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805622.X,技术领域涉及:B66F9/22;该发明授权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是由兰清亮;兰清元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6-1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堆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堆高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显著的空间利用率制约问题,包括控制系统、底盘、车轮、动力系统、转向系统、驾驶舱、连接架、外门架、内门架、升降架、叉臂装置、第一导向装置、第二导向装置、旋转轴、升降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配重装置,外门架设于底盘的前端,第一导向装置设于外门架上,内门架设于第一导向装置上,第二导向装置设于内门架上,升降架设于第二导向装置上,升降驱动装置与升降架、内门架连接,叉臂装置通过旋转轴设于升降架上,旋转驱动装置与旋转轴连接,驾驶舱通过连接架与内门架固定连接,配重装置设于底盘的后端。
本发明授权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多功能多角度调节堆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底盘、车轮、动力系统、转向系统、驾驶舱、连接架、外门架、内门架、升降架、叉臂装置、第一导向装置、第二导向装置、旋转轴、升降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以及配重装置,定义沿底盘的长度方向延伸为纵向方向,沿底盘的宽度方向延伸为横向方向,所述车轮设于底盘上,所述动力系统与车轮连接,用于驱动底盘移动,所述转向系统与车轮连接,用于驱动底盘转向,所述外门架设于底盘的前端,所述第一导向装置设于外门架上,所述内门架设于第一导向装置上,所述第二导向装置设于内门架上,所述升降架设于第二导向装置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升降架、内门架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架、内门架的升降运动,所述叉臂装置通过旋转轴设于升降架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旋转轴连接,用于驱动叉臂装置横向摆动,所述驾驶舱通过连接架与内门架固定连接,所述配重装置设于底盘的后端,所述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叉臂装置、升降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配重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配重装置包括固定配重块以及活动配重组件,所述固定配重块固设于底盘的后端,所述活动配重组件设于固定配重块上,且沿横向方向往复运动,所述活动配重组件包括沿横向方向分布的横向导向机构、设于横向导向机构上的配重块以及与配重块连接的驱动机构; 所述叉臂装置包括支撑架、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且平行分布的两根支撑臂、分别套设于支撑臂上且沿支撑臂滑动的两根叉臂以及驱动叉臂纵向运动的液压缸,两所述支撑臂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横梁和支撑架;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用于检测叉臂装置上货物重量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配重块重量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叉臂装置上货物与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距离的第一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配重块与横向导向机构中点距离的第二距离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叉臂装置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预先确定横向导向机构的中心以及横向导向机构的距离,并将其输入于控制器内; B、当叉臂上无货物时,控制器控制配重块位于横向导向机构的中心处; C、当叉臂上有货物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实时获取检测数据,并将检测数据传输于控制器内; D、控制器通过下列计算公式计算配重块因叉臂旋转而移动的距离,从而实时调整配重块的位置; ; 其中,是配重块因叉臂旋转而移动的距离;是叉臂货物的重量;是配重块的重量;是叉臂旋转角度;是叉臂叉货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E、当叉臂旋转时,控制器获取配重块因叉臂旋转而移动的距离和横向导向机构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当时,继续叉臂旋转;当时,停止叉臂旋转并提示增加配重块重量。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福建省特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埔当村壬丙99号南安高端装备园9号厂房1单元;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