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周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27435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2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110662.3,技术领域涉及:B21B1/18;该发明授权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是由周民;白亚斌;马靳江;谭光耀;曾建敏;牛强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2-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属于钢铁冶金工业高速棒材生产技术领域。通过精轧一组与精轧二组之间的匹配,实现高速棒材通过精轧二组前两机架小压下轧制,减小张力不稳定时,因低温大压下轧制对模块轧机辊环及轴承的频繁冲击现象,通过精轧二组后两机架大压下轧制,实现螺纹钢产品的晶粒细化,通过精轧二组后椭圆孔型小宽高比,降低模块化轧机因频繁咬钢速降导致的不稳定现象,提高机组稳定性和小时产量;精轧机组轧制采用低温轧制,通过细晶强化及相变强化提高了成品力学性能;通过精轧机组间及精轧机组各机架之间速度调节实现了张力调节,可提高轧件头尾尺寸精度,提高了最终产品的通条性。
本发明授权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提高高速棒材模块化精轧机组稳定性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连铸坯加热; S2粗轧机组轧制:采用平立交替或者平辊轧制的方式对S1中加热后的铸坯进行粗轧机组轧制; S3中轧机组轧制:对S2中得到的轧件进行中轧机组轧制; S4预精轧机组轧制:对S3中得到的轧件进行预精轧机组轧制,轧制时孔型系统为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控制每道次变形压缩比为1.20~1.40,变形温度为850℃~1050℃,轧件运行速度为2.0ms~20.00ms; S5控制冷却及精轧一组轧制:对S4中得到的轧件进行精轧一组前冷却并进行精轧一组轧制,通过水箱进行精轧一组前冷却,经回复后进行平立顶交悬臂精轧一组2~4道次轧制,精轧机组轧制采用低温大压下轧制,轧制时孔型系统为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控制每道次变形压缩比为1.20~1.35,变形温度为800℃~950℃,轧件运行速度为5.0ms~20.00ms; S6控制冷却及精轧二组轧制:对S5中得到的轧件进行精轧二组前冷却及精轧二组轧制,通过水箱进行控制冷却,控制冷却后设置回复段,以控制进入每架轧机的温度及芯表温差,回复后轧件进行1拖1或1拖2传动形式4机架45°顶交悬臂重载精轧二组轧制,精轧二组前两架采用低温小压下轧制,后两架采用低温轧制,轧制时孔型系统为椭圆-圆孔型系统,轧制过程中控制前两道次每道次变形压缩比为1.10~1.20,后2道次每道次变形压缩比为1.12~1.28,变形温度为730℃~980℃,轧件运行速度为6.0ms~50.00ms; S7轧后控制冷却及高速上钢,对S6精轧二组轧制后的轧件经精轧二组后水箱进行轧后水冷及水冷后回复,水箱采用多段间隔布置,并考虑水冷后的回复,冷却时,表层温度不低于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以获得理想均匀显微组织及较优的产品机械性能,轧件冷却后通过双通道高速上钢装置进行输送;轧件上冷床温度为600℃~950℃以控制轧件最终显微组织及表层红锈问题;高速上钢装置轧件运行速度为6.0ms~60ms; S8冷床冷却、定尺飞剪、冷剪定尺、打捆收集;轧件下冷床温度为300℃~600℃。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400013 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