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郭志铅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349551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0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847331.7,技术领域涉及:C08J7/04;该发明授权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是由郭志铅;文更;刘伟光;刘芳龙;杨一帆;刘逸舒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6-2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原料包括下述组分: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氟硅烷改性纳米SiO2、石墨烯浆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尿素‑甲醛预聚物、硅烷偶联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剂、CTBN胶黏剂、固化剂、环氧促进剂DMP‑30和稀释剂。本发明通过硬骨架和软涂层的梯度结构、低表面能填料化学锚固、微胶囊局部补料与热触发动态键重排的协同设计,板材在承载强度、长期疏水、耐候屏障和可重复热自修复之间获得平衡,同时避免了室温自修复难以实现、疏水粒子易团聚、涂层易分层等常见缺陷。
本发明授权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包括下述按重量份组分:180~200份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10~12份氟硅烷改性纳米SiO2、2~3份石墨烯浆料、10~1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5份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8~10份尿素-甲醛预聚物、0.3~0.4份硅烷偶联剂、1.2~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12份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剂、6~8份CTBN胶黏剂、40~60份固化剂、0.5~0.8份环氧促进剂DMP-30和3~5份稀释剂; 所述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的制备步骤如下: S201:将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水浴融化,抽真空脱泡处理,获得预融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五分之一重量份氟硅烷改性纳米SiO2混合,超声处理,获得均匀油相; S202: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均匀,然后缓慢滴加步骤S201制备的均匀油相,剪切处理,获得乳液; S203:向步骤S202制备的乳液中滴加HCl调节pH,加热,依次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尿素-甲醛预聚物,混合均匀后,升温,调节pH,维持反应,冷却,离心处理,弃上清,去离子水重复洗涤,真空干燥处理,获得PDMS@SiO2微胶囊; S204:将三分之二重量份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和CTBN胶黏剂加入容器中,加热,搅拌混合均匀后,降低温度,然后加入石墨烯浆料,搅拌处理,加入环氧促进剂DMP-30、固化剂和稀释剂,真空脱泡,灌注固化,获得半固化底层骨架树脂; S205:将步骤S201中制备的预融端环氧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剩余重量份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混合,然后依次加入FSO-100氟碳表面活性剂和氟硅烷改性纳米SiO2,剪切处理,加入步骤S203中制备的PDMS@SiO2微胶囊,搅拌处理,真空脱泡,涂覆到步骤S204中制备的半固化底层骨架树脂,双阶段固化处理后,去离子水水雾处理,然后热风吹干,获得自修复复合防水板材; 步骤S201中,所述超声处理参数为:200~300W,20kHz,时间10~20min; 步骤S204中,所述真空脱泡参数为:-0.09MPa下处理30~60min,间歇放气两次; 步骤S204中,所述灌注固化的具体操作为:在60°C预热的6mm铝合金平板模具上,铺一层25μm聚酯脱模布,再堆叠6层无碱玻璃纤维平纹布,堆叠完成后以1.5~3cmmin灌注,灌注结束后保持-0.09MPa真空并以1°Cmin的速度升温至60°C,恒温处理1~2h,然后维持-0.03MPa真空,自然冷却至35℃; 步骤S205中,所述真空脱泡参数为:-0.09MPa下处理8~10min;所述双阶段固化处理的具体参数为:真空环境下,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80℃,恒温保持2~3h,然后再继续升温至120℃,恒温保持2~3h,然后自然冷却至50℃。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河北金坤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062550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雁翎工业园区长七路1号河北金坤材料有限公司办公楼1楼101室;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