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长春工业大学卢晓晖获国家专利权

长春工业大学卢晓晖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长春工业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308122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0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740280.8,技术领域涉及:B60W30/18;该发明授权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是由卢晓晖;王德鑫;张鹏飞;黄熙哲;熊瑞霞;刘川钰;陈钇茺;李绍松;崔高健;张哲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6-0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用以保障复杂交通环境下车辆换道行驶的安全性。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领域。本发明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包括环境感知模块、驾驶意图识别模块、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块,下层包括DRL决策模块和MPC模块。上层利用环境感知模块从驾驶环境中提取交通环境信息生成BEV特征信息,驾驶意图识别模块根据BEV特征信息生成驾驶意图概率,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块根据BEV特征信息和驾驶意图概率生成多模态轨迹信息;下层DRL决策模块根据环境状态信息和多模态轨迹信息生成期望车速、期望前轮转角、目标权重以及控制量权重,最后由MPC模块求解确定最优控制动作,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换道控制。

本发明授权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多模态感知与DRL-MPC融合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上下两层模块实现,上层包括环境感知模块、驾驶意图识别模块、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块,下层包括DRL决策模块和MPC模块;上层的环境感知模块通过融合动态稀疏注意力的分层Transformer网络从驾驶环境中提取交通环境信息生成BEV特征信息,驾驶意图识别模块通过图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处理BEV特征信息并引入掩码机制生成驾驶意图概率,多模态轨迹预测模块根据Transformer和LSTM处理BEV特征信息和驾驶意图概率并引入打分机制生成多模态轨迹信息;下层DRL决策模块根据环境状态信息和多模态轨迹信息生成期望车速、期望前轮转角、目标权重以及控制量权重,最后由MPC模块求解确定最优控制动作,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换道控制; 所述下层DRL决策模块根据环境状态信息和多模态轨迹信息生成期望车速、期望前轮转角、目标权重以及控制量权重;所述DRL决策模块的状态空间定义为st=[Xego,Xsur,rroad,rtopo],其中,Xego为自车状态信息,Xsur为周车状态信息,rroad为道路曲率,rtopo为道路拓扑结构;所述DRL决策模块的动作空间定义为vf为期望车速,δf为期望前轮转角,为目标权重,ψ为控制量权重;目标权重和控制量权重ψ根据速度误差、前轮转角误差、道路曲率rroad以及周车状态信息Xsur动态调整;基于安全性、舒适性设计奖励函数,如式1到式3, rt=rsafe+rcomfort1, 式中,rsafe为安全性奖励函数,rcomfort为舒适性奖励函数,p1,p2,p3为常数,ΔTd为驱动转矩变化量,Fb为制动力; 所述下层MPC模块利用DRL决策模块输出的期望车速、期望前轮转角、目标权重以及控制量权重输出最优控制动作;所述MPC模块包括预测模型、优化问题构建和动态优化三部分,预测模型利用车辆运动学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轮胎模型建立,如式4, 式中,x,y为自车横纵向位置坐标,vx和vy分别为自车的纵横向车速,θ为自车的航向角,Fy,f为前轮侧向力,Fy,r为后轮侧向力,m为车辆质量,γ为车辆横摆角速度,a,b为车辆质心到前后轴的距离,Iz车辆横摆转动惯量; 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对上述模型进行离散化,采样时间为Ts,将增量式离散系统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表达,如式5, 式中, us=[δf], 其中,ξs是当前s时刻车辆的状态变量,fN为状态更新方程,x0,y0分别为当前s时刻车辆的横、纵向位置坐标,θ0是当前s时刻车辆的航向角,us和Δus分别是当前s时刻系统的控制输入和控制输入增量,ycs是当前s时刻系统的预测输出,C是系数矩阵,用来确定系统预测输出的数量; 优化问题构建是将驾乘舒适性与控制动作稳定性考虑在内,对控制动作实施硬约束,定义MPC模块的优化目标,如式6到式8, Lxk,uk=ωrvk-vf2+ωrδk-δf2+ωcPk8, 其中,J为表示速度和前轮转角跟踪偏差加权组合的目标函数,Np为预测时域,x=[vh,δh]为系统状态变量,vhN+1为第N+1时刻的车速,δhN+1为第N+1时刻的前轮转角,ωr为动力性能参数,ωc为舒适性权重参数,目标函数中的Pk表示舒适性性能函数,如式9, Pk=TfkIgk-Tfk-1Igk-12+Fb 2k9, 其中,Tfk为第k时刻的驱动电机扭矩,Igk为第k时刻的变速器档位传动比,Fbk为第k时刻的制动力; 动态优化则是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动作u0,包括前轮转角δo,纵向车速v0;最后,将最优控制动作uo输入到自动驾驶车辆实现换道操作。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