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永嘉县农田建设指导中心);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潘淑荷获国家专利权

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永嘉县农田建设指导中心);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潘淑荷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永嘉县农田建设指导中心);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申请的专利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二果的方法及应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435989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0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962331.1,技术领域涉及:A01G2/30;该发明授权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二果的方法及应用是由潘淑荷;郭宗娟;吴振旺;陈建胜;彭守平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7-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二果的方法及应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提供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两果的方法及应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涩柿上高接太秋甜柿能够实现一树二果的高效益生产,树冠上部仍保留涩柿,冬季红彤彤涩柿挂满树冠供游客观赏、拍照,树冠下部生产高价值的太秋甜柿出售给游客,由于太秋甜柿售出价格远高于涩柿,树上摘下就可直接食用,既满足游客的游玩、品尝沉浸式体验,又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嫁接成活后2年开始结果,5年株产达25公斤(市场价格40元公斤),每颗大树年均提升效益1000元左右。

本发明授权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二果的方法及应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涩柿高接太秋甜柿不换种一树二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涩柿砧木以及挑选合适的太秋甜柿接穗; S2:在涩柿上高接太秋甜柿:在涩柿主干离地面1m-1.5m处选择嫁接部位直接腹接太秋甜柿或在主干离地面1m-1.5m处环剥促发砧木隐芽萌发、木质化后腹接嵌芽接太秋甜柿,使得树冠上部结出的是涩柿果实,树冠下部结出的是太秋甜柿果实; 其中,所述腹接包括如下步骤: (1)削砧木:在主干离地面1m-1.5m处选择平直处,用刀从上向下直切一刀,切口深度至形成层,切口长度1.8-2.2㎝,留0.8-1.2㎝韧皮部,把多余的韧皮部切除; (2)削接穗:在接芽的一侧下方1.5-2.0㎝处斜切一刀,角度25-35°,切削成马耳形切口;然后,在接芽的另一侧,从接芽下方0.2-0.4㎝处平切一刀形成平直切口,平直切口的深度至形成层并恰好与马耳形切口相交,将接穗切断或剪断; (3)插接穗:将接穗插入砧木并推至砧木切口底端,确保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准; (4)包扎:用包扎膜进行全封闭不露芽包扎; (5)检查成活率、补接和环剥促接穗萌芽:嫁接后18-22天检查成活率,未接活的补接,并在接穗上方环剥环割砧木的韧皮部,环剥宽度1.8-2.2㎝; 所述嵌芽接包括如下步骤: (1’)削砧木:在主干离地面1m-1.5m处环剥促发砧木隐芽萌发,环剥口下方隐芽萌发后选留3-4个不同方向的健壮的新梢,其余全部抹除,待选留的新梢木质化后作砧木;在砧木基部上方5-10㎝处选择嫁接部位,用刀向下纵切一刀,深度至形成层,切口长1.8-2.2㎝,然后横切一刀,切去韧皮部1.3-1.7㎝; (2’)削接穗、插接芽:在接芽上方1.3-1.7㎝处向下纵切一刀,长度至接芽下方0.8-1.2㎝;紧贴叶柄向下斜切一刀,角度25-35°,深度至刚好切断接芽,得到盾牌状接芽;取下接芽插入砧木切口并推至砧木底部,确保砧木形成层、接穗形成层对准; (3’)与步骤(4)相同; (4’)与步骤(5)相同; (5’)接后管理:每个接芽只留1条新梢,其余的抹除;待新梢长至18-22㎝时摘心,新梢木质化后,去除包扎膜和砧木上萌发的隐芽。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永嘉县农田建设指导中心);永嘉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其通讯地址为: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镇屿后巷19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