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服务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伟获国家专利权

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伟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592761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0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855508.X,技术领域涉及:C21C5/52;该发明授权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是由李伟;孙彦文;冯文静;李本朋;董卫彬;高圣勇;王守明;叶强;史咏鑫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2-1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耐热不锈钢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马氏体耐热钢的制造方法,通过精准控制冶炼、AOD精炼、LF精炼、VD真空精炼、锻造和退火等工序的工艺条件,有效提高了制备的马氏体耐热钢的强度和韧塑性,有效细化了耐热钢的晶粒组织,晶粒度为7.5级~8.5级,夹杂物总和为3~4.5级,Rp0.2为800MPa~900MPa,Rm≤1100MPa,A≥14%,Z≥40%,HBW为280Nmm2~305Nmm2,KV2≥30J,Rm400℃≥650℃,为超超临界汽轮机提供坚实可靠的材料支撑,尤其适用于制造超超临界汽轮机轮盘等零部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授权一种马氏体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马氏体耐热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原料经电弧炉熔炼,得C含量≥1.5%的钢液; S2,将钢液加入AOD炉中,向所述钢液中加入造渣辅料进行造渣脱碳,造渣结束后扒渣,加入铬碳合金,然后分阶段通入氧气浓度梯度降低的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吹炼,吹炼过程中依次加入W、Mo、V、Nb,待钢液中C≤0.08%、Si≤0.02%时,加入铝粒进行一次还原,一次还原结束后加入造渣辅料和硅钙合金进行二次还原,得还原钢液; S3,将所述还原钢液进行LF精炼和VD真空精炼,得Al≤0.01%、Si≤0.12%、O≤0.0035%、H≤0.0001%的钢液,浇注,得钢锭; S4,将所述钢锭梯度升温至1160℃~1180℃并保温后,进行墩粗、拔长,得一火锻坯;将所述一火锻坯升温至1120℃~1140℃并保温后,进行墩粗、拔长,得二火锻坯;将所述二火锻坯升温至1120℃~1140℃并保温后,进行拔长,得三火锻坯;锻后空冷至480℃~520℃,装入退火炉中,炉冷至200℃~250℃; S5,将锻坯以60℃min~90℃min的速率升温至640℃~660℃,保温20h~25h,然后以40℃min~60℃min的速率降温至200℃~250℃,出炉空冷至160℃~180℃,然后以60℃min~90℃min的速率升温至640℃~660℃,保温25h~30h,再以40℃min~60℃min的速率降温至≤200℃,出炉空冷; S6,将锻件进行调质热处理,得马氏体耐热钢; S2中,所述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采用侧吹的方式通入钢液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依次按照氧气和氩气的体积比依次为(3~7):1、(2~4):1、(0.5~1.5):1、1:(2~4)、1:(2~6)的顺序向钢液中通入氧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每一阶段的吹炼时间均为15min~25min; S4中,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升温至1160℃~118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钢锭于480℃~520℃保温1.5h~2.5h,然后以60℃h~100℃h的速率升温至800℃~850℃,保温2h~3h,再以60℃h~100℃h的速率升温至1160℃~1180℃,保温2h~4h。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054800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挥公大道16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