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锴逸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及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07372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943435.X,技术领域涉及:H02J3/01;该发明授权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及方法是由王锴逸;杨志祥;冯喜军;孙勇卫;周震环;黄莎;王龙双;李红敏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2-27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及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第二开关管2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且电连接电感的一端,电感另一端电连接低压侧电容的一端,低压侧电容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本发明能够在保证谐波抑制性能的同时,降低对直流母线电容容值的需求,从而在更大功率的应用场合中展现出显著的成本效益。此外,在中小功率应用场景下,能通过使用薄膜电容替代电解电容,进一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授权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所述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P1的漏极,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P2的源极;第二开关管P2的漏极电连接第一开关管P1的源极且电连接电感L的一端,电感L另一端电连接低压侧电容C2的一端,低压侧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P2的源极;所述两级式并网逆变器包括boost升压电路,boost升压电路分别并联电连接逆变器母线电容C0和单相逆变桥,单相逆变桥通过LCL滤波器电连接电网;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继电器S1的一端,继电器S1的另一端电连接逆变器母线电容C0的一端,逆变器母线电容C0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第一电容C1进行预充电至满足|Ubus-Uin|≤2V后,控制继电器S1闭合,其中,Ubus为逆变器母线电容C0两端的电压,Uin为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 步骤二、闭合第二开关管P2,低压侧电容C2电压的参考值Us_ref的参考值初始值设置为0V然后逐步增加至240V,将参考值Us_ref减去低压侧电容C2两端的电压Us得到误差信号ΔUyc并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信号,PI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第一开关管P1的占空比,当低压侧电容C2充电至240V后,结束预充电过程; 得到预充电过程中逆变器母线电容C0两端的平均电压Ubus_avg; 步骤三、通过采样,获取第一电容C1的电压Uin、低压侧电容C2的电压Us和所述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的输入电流Iin; 步骤四、根据采样数T,得到低压侧电容C2上电压Us的平均值US_avg; 步骤五、将US_avg与240V相减得到误差信号ΔUs,将ΔUs作为外环PI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外环PI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第一电容C1电压的参考值Uin_ref; 步骤六、将第一电容C1的电压Uin减去第一电容C1电压的参考值Uin_ref计算出误差信号ΔUin,将ΔUin作为内环PI控制器的输入信号,PI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为第一电容C1的参考电流Ic_ref; 步骤七、将Iin减去参考电流Ic_ref,得到所控平均电流Im的参考值Im_ref; 步骤八、根据Im_ref推导第一开关管P1和第二开关管P2的运行状态: 当Uin≥Uin_ref时,所述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运行在buck模式,此时第一开关管P1和第二开关管P2的占空比DS1和DS2满足: 其中L表示电感L的感值,f表示电网频率; 当UinUin_ref时,所述抑制两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母线电压谐波的装置运行在boost模式,此时第一开关管P1和第二开关管P2的的占空比DS1和DS2满足: 通过PWM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管P1和第二开关管P2的动作。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威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经开区白石路2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