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孙洪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565447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954978.6,技术领域涉及:F23C3/00;该发明授权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是由孙洪民;夏良伟;于强;宋宝军;魏国华;宋国庆;郭秀娟;张天武;董清梅;胡超见;吕洪彬;轩辕诗威;徐彦辉;郭馨;郑麒麟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8-1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属于液态排渣锅炉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已有固态排渣锅炉上,将局部结构改造成液态排渣,为了解决掺烧准东煤等强结焦性煤种时出现的严重结焦和沾污问题,本发明在不改变原锅炉燃烧方式和排渣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在炉膛外部设计增加立式后置炉,取代原锅炉一部分燃烧器,立式后置炉的下部出口与原锅炉炉膛下部通过焊接连接并连通,立式后置炉燃烧室内壁全部被耐火浇注料覆盖,提高燃烧室内的温度,使灰渣熔化,实现液态排渣,采用旋流燃烧器增加液态渣甩壁效果,这种由固态排渣改为局部液态排渣的方案灵活方便。本发明主要用于对现有的汽包锅炉固态排渣方式进行改进。
本发明授权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汽包锅炉固态排渣耦合液态排渣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在原固态排渣汽包锅炉炉膛外部设置液态排渣立式后置炉,所述立式后置炉包括燃烧室1、旋流燃烧器2、捕渣管3、渣斗4和排渣口5,所述燃烧室1为J形燃烧室,燃烧室1的出口端与原固态排渣汽包锅炉炉膛的下部连通设置,将燃烧室1的出口壁与原固态排渣汽包锅炉炉膛的外壁焊接固定,将旋流燃烧器2倒置在燃烧室1的外顶部,并将旋流燃烧器2的壳体与燃烧室1的外顶固定焊接,旋流燃烧器2的燃烧端设置在燃烧室1的内部,在燃烧室1中弯管段的底部加工一个排渣口5,将渣斗4入渣端插设在排渣口5中,并将渣斗4入渣端的外壁与排渣口5的内壁焊接固定,将捕渣管3设置在燃烧室1的出口端,并将捕渣管3的外壁与燃烧室1出口端的内壁固定连接,将燃烧室1和旋流燃烧器2替换原锅炉结构中的一层或多层燃烧器8与磨煤机煤粉管道相连; 所述立式后置炉位于原锅炉炉膛后方,燃烧室1的出口向上倾斜,并与原锅炉炉膛后墙冷灰斗7-1连接,炉膛后墙冷灰斗7-1连接位置的水冷壁7开设窗口,连通炉膛和燃烧室1; 所述燃烧室1的横截面为矩形,燃烧室1的周界由水冷膜式管屏围绕,水冷膜式管屏向火侧布满销钉并覆盖耐火浇注料; 所述燃烧室1下部前后墙向内倾斜形成缩口,前后墙向内倾斜面与竖直方向的角度在15°~40°之间; 所述燃烧室1的出口处设置的捕渣管3采用错列布置或顺列布置型式; 所述燃烧室1底部为锥形渣斗4,渣斗4最低位置有排渣口5,渣斗4为倾斜底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0°~25°之间;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燃烧室1周界布置有水冷膜式管屏,并在水冷膜式管屏的入口处安装有水冷膜式管屏入口集箱12,同时在水冷膜式管屏的出口安装有水冷膜式管屏出口集箱13; 所述燃烧室1周界的水冷膜式管屏采用直流方式,水冷膜式管屏下部为直管屏,上部为螺旋管屏; 步骤三:在步骤二中水冷膜式管屏入口集箱12与原锅炉省煤器之间设置入口连接管11,并将入口连接管11的一端与水冷膜式管屏入口集箱12焊接连通固定,同时将入口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原锅炉省煤器的出水端焊接连通固定; 步骤四:在步骤二中水冷膜式管屏出口集箱13与原锅炉结构中的汽包6之间设置出口连接管14,并将出口连接管14的一端与水冷膜式管屏出口集箱13焊接连通固定,同时将出口连接管14的另一端与汽包6的入水端焊接连通固定,原锅炉结构通过入口连接管11、出口连接管14与立式后置炉组成的结构替换原省煤器出口连接管10与省煤器相连; 步骤五:在步骤四中汽包6与原锅炉结构中的水冷壁7之间布置下降管9,下降管9的入水端与汽包6的出水端焊接连通固定,下降管9的出水端与水冷壁7的底部入水端焊接连通固定,水冷壁7的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汽包6的入水端连通设置。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5004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大动力路30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