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合林立业科技有限公司王文林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肇庆合林立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701398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317925.3,技术领域涉及:B60L58/10;该发明授权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是由王文林;丁健;朱富成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3-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包括5V常电模块、CP_PWM信号转换模块、D触发器模块、选择模块、BMS主控芯片和MCU信号输出模块;所述5V常电模块分别与CP_PWM信号转换模块、D触发器模块和选择模块连接,提供持续的5V直流输出;所述CP_PWM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充电枪CP_PWM输入模块和D触发器模块;所述BMS主控芯片连接MCU信号输出模块,所述MCU信号输出模块包括两个信号输出端MCU_CP_CLR和MCU_POWER_LOCK,输出端MCU_CP_CLR连接D触发器模块,输出端MCU_POWER_LOCK连接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连接D触发器模块。本发明不仅解决了CP唤醒问题,同时解决了充电完成后BMS继续工作损害蓄电池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本发明授权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CP信号唤醒和休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5V常电模块、CP_PWM信号转换模块、D触发器模块、选择模块、BMS主控芯片和MCU信号输出模块;其中,所述5V常电模块分别与CP_PWM信号转换模块、D触发器模块和选择模块连接,提供持续的5V直流输出; 所述CP_PWM信号转换模块分别连接充电枪CP_PWM输入模块和D触发器模块,CP_PWM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CLK,将转换后的直流电压信号输入到D触发器模块的时钟信号输入端CLK; 所述充电枪CP_PWM输入模块为交流充电枪,通过CP_PWM信号转换模块将交流充电枪输出的CP_PWM脉冲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D触发器模块的输入端D和预设输入端PR分别与5V常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D和预设输入端PR的输入信号始终为高电平信号; 所述BMS主控芯片连接MCU信号输出模块,所述MCU信号输出模块包括两个信号输出端MCU_CP_CLR和MCU_POWER_LOCK,输出端MCU_CP_CLR连接D触发器模块,输出端MCU_POWER_LOCK连接选择模块; 所述选择模块连接D触发器模块; 所述D触发器模块的清零输入端CLR为低电平时,D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为低电平,与D、CLK的信号电平状态无关;当D触发器模块的清零输入端CLR为高电平时,CP信号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平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D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Q的电平与输入端D的信号电平状态一致;当输入端D信号为高电平时,D触发器模块输出端Q为高电平,反之,输出端Q为低电平; 电路通过CP信号来唤醒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逻辑策略为: 步骤S1:BMS主控芯片输出两路信号,第一路信号MCU_CP_CLR和第二路信号MCU_POWER_LOCK,当BMS主控芯片被CP_PWM初步唤醒后,BMS主控芯片通过检测CPwakeON_to_MCU信号是否为高电平确定CP_PWM唤醒信号输入,然后BMS主控芯片输出第二路信号MCU_POWER_LOCK至选择模块,实现电源自锁; 步骤S2:电源自锁后,BMS主控芯片输出第一路信号MCU_CP_CLR至D触发器模块CLR输入端,实现D触发器清零操作,BMS主控芯片通过检测CPwakeON_to_MCU是否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来确认D触发器清零是否成功; 步骤S2:实现电源自锁后,此时CP_PWM信号的变化都不会影响BMS正常工作,BMS通过检测SOC状态实现继续充电和充满电后自动断电休眠,此时即使交流充电枪没有拔掉,BMS也能关闭自锁电源信号,实现深度休眠,保持低功耗模式。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肇庆合林立业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中心服务区建设路东面、网尚科技公司西面地段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2A125室(仅限办公);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