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商城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积分商城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李杰获国家专利权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李杰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091074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0-03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0202097.8,技术领域涉及:G01N33/20;该发明授权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是由李杰;张晓萍;邱全山;宋灿阳;王思维;刘英才;胡俊;熊德怀;陈东峰;秦学武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2-23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涉及熔融氧化物电解炼铁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高温电解炼铁缺乏针对生产的实验设备的问题;本发明实验装置加热炉膛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顶部升降装置和底部升降装置,顶部升降装置插设有阴极、搅拌桨和阳极,阴极和阳极与电化学分析仪电连接;加热炉膛下部开设有底部口,底部升降装置的上端设有底部耐材平台,其上端设有电解容器,下端固设有炉底堵块,底部耐材平台和炉底堵块开设有多个孔连通加热炉膛内外,用于向加热炉膛内通入保护气,加热炉膛上部还设有出气管用于出气;本发明可以研究不同因素对高温电解铁行为的影响,探究高温电解炼铁工艺参数,为绿色低碳炼铁提供新途径。

本发明授权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1kg级高温电解炼铁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加热炉膛3和电化学分析仪11,加热炉膛3的上端和下端处分别设有顶部升降装置4和底部升降装置17,其中顶部升降装置4与加热炉膛3上端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插入孔,分别插设有阴极6、搅拌桨7和阳极8,顶部升降装置4的升降运动用于带动阴极6、搅拌桨7和阳极8的下端在加热炉膛3内实现升降,阴极6和阳极8分别与电化学分析仪11的负极和正极通过阴极引线5和阳极引线9电连接;加热炉膛3下部开设有底部口,底部升降装置17的上端设有底部耐材平台15用于通过升降经底部口实现进、出加热炉膛3;底部耐材平台15上端设有电解容器,阴极6、搅拌桨7和阳极8的下端的移动范围均在电解容器各内壁围成的范围内,底部耐材平台15下端固设有炉底堵块16,其形状和尺寸均与底部口相匹配,用于电解容器升到位时封住底部口,底部耐材平台15和炉底堵块16还开设有多个孔连通加热炉膛3内外,用于向加热炉膛3内通入保护气,加热炉膛3上部还设有出气管10用于出气; 所述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试验原料配置;根据实验用铁矿粉的具体化学成分,配加分析纯CaO、SiO2、Al2O3、MgO试剂,调配试验原料的化学成分范围,保证熔融物在高温下具有良好流动性能,不影响电解质的电子传输; S2装置准备;将试验原料放入电解容器中,置于底部耐材平台上,启动底部升降装置,令电解容器升入加热炉膛内部,直至炉底堵块将底部口封严; S3通保护气;通过底部耐材平台和炉底堵块上开设的孔,向加热炉膛内部持续通入保护气体; S4加热炉膛升温;根据CaO‑MgO‑SiO2‑Al2O3四元渣系图,确定试验原料的理论熔化温度,控制升温速率在5~15℃min之间,当温度达到理论熔化温度+20~50℃,且不超过1600℃时,搅拌桨降至熔融物内搅拌,将熔融物充分混匀; S5开始电解;搅拌桨搅动一段时间后,确保阴极、阳极下端位于熔融物内,启动电化学分析仪,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高温电解铁行为的影响; S6电解反应结束后,将电解容器从底部口取出,分析铁的化学成分。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九华西路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