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陈中元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降低冲击的保护颈托及其制造工艺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65373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0-2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915559.6,技术领域涉及:B60N2/888;该发明授权一种降低冲击的保护颈托及其制造工艺是由陈中元;杨军刚;甘碧琼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7-2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降低冲击的保护颈托及其制造工艺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赛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冲击的保护颈托及其制造工艺,包括胸肩支撑部、头颈活动部、滑绳与阻尼装置,头颈活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胸肩支撑部上;阻尼装置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胸肩支撑部上,其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头颈活动部远离胸肩支撑部的一端上,阻尼装置用于吸收头颈活动部相对胸肩支撑部转动所产生的动能;滑绳的中端连接在头颈活动部上,滑绳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外部头盔上,并把头盔的前冲动能传递给头颈活动部。终上所述,可以实现在使用了汉斯系统HANS的车手保护颈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降低对车手头部撞击的冲击力,减轻撞击对车手大脑的影响,维护车手的身心健康,提高车手的比赛舒适度。
本发明授权一种降低冲击的保护颈托及其制造工艺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保护颈托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造完成颈托的头颈活动部20半成品,经过修整后得到头颈活动部20; S2,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造完成颈托的胸肩支撑部10半成品,经过修整后得到胸肩支撑部10; S3,把头颈活动部20安装在胸肩支撑部10上,使其相对胸肩支撑部10可转动一定角度; S4,准备阻尼装置30,把阻尼装置30的一端安装在胸肩支撑部10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头颈活动部20上,使阻尼装置30对头颈活动部20的转动形成一定的限制作用; S5,准备滑绳40,把滑绳40安装在头颈活动部20的限位孔24内,使头颈活动部20限制滑绳40的活动方向; S6,检查相关部件,确保安装正确,从而完成整个颈托的制造; 在步骤S1中所述的制造头颈活动部20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1,准备第一碳布厚层、第二碳布厚层、U形碳纤维编织布、限位碳布条和限位编织布,准备预制头颈模具60,并在预制头颈模具60的模穴部位涂刷脱模剂; S1.2,待脱模剂干燥后,在预制头颈模具60的模穴相应部位的两侧,相对于限位孔24的位置处贴附一片限位编织布,再把限位碳布条放置在限位编织布上,随后把限位孔滑块61放置在限位碳布条上; S1.3,在模穴内U形框架21对应的部位上贴附一片U形碳纤维编织布,随后在U形碳纤维编织布上依次贴附第一碳布厚层和第二碳布厚层; S1.4,在整个模穴部位上贴附一片相应尺寸的碳纤维编织布,随后贴附两片单向碳纤维布,所述两片单向碳纤维布的铺层角度分别为0度和90度; S1.5,在模穴内U形框架21部位弧形圈的外侧立面26上竖直贴附一片相应尺寸的碳纤维编织布; S1.6,在竖直贴附的碳纤维编织布所围成的区域内贴附一片相应尺寸的碳纤维编织布,随后把竖直贴附的碳纤维编织布高出模穴中间部位的凸出部分向模穴中部弯折,使其包裹住中间部位的碳纤维编织布的边缘; S1.7,对头颈模具60进行合模操作,随后把合模后的头颈模具60放入到热压机的热压台上进行热压成型处理,其中成型温度为140℃~160℃,并进行保温固化25分钟~45分钟,使头颈模具60内的碳纤维预浸料固化成型; S1.8,将热压成型后的模具输送入冷却台进行冷却5分钟~15分钟,然后取出模具进行脱模,得到初步制造的头颈活动部20半成品; 在步骤S1.1中所述的准备第一碳布厚层和第二碳布厚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头颈活动部20的U形框架21的形状和尺寸,制作U形裁切刀模,把所述U形裁切刀模安装在冲压机床上对碳纤维预浸料进行裁切操作;将14片单向碳纤维布分别按0度和90度的铺层角度交替贴附,形成待裁切布,使用所述U形裁切刀模对所述待裁切布进行裁切,得到U形碳布薄层;把3层U形碳布薄层彼此重叠贴附,形成第一碳布厚层;把2层U形碳布薄层重叠贴附,形成第二碳布厚层。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东莞市聚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莲湖东源一路2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815号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