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韩旭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666708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0-2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216153.5,技术领域涉及:G01N17/00;该发明授权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是由韩旭;陆海迪;付代良;邵腾飞;朴吉成;金理力;邵青山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9-2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样品管,样品管内部分别设置有空气管和热电偶,样品管顶部设置有样品管盖,样品管盖上安装有冷凝管,空气管管壁上套接有试片束,空气管顶端与空气源装置相连,热电偶与电源装置连接,通过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甲醇发动机油工况模拟装置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方法,选择三份相同试片分别悬挂在三个样品管内的试片束上,在三个样品管内均添加甲醇发动机油,以及对应添加无水甲酸、水、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液,预热,并通入空气,最后取样分析,该方法可检测甲酸、水等燃烧副产物对甲醇发动机油的碱值衰变程度,以及对发动机金属的腐蚀性能,进而对耐酸性能检测。
本发明授权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 所述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样品管1,所述样品管1内部分别设置有空气管4和热电偶5,所述样品管1顶部设置有样品管盖2,所述样品管盖2上安装有冷凝管3,所述空气管4管壁上套接有试片束8,所述空气管4顶端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穿过样品管盖2与空气源装置6相连,所述热电偶5穿过样品管盖2与电源装置7连接; 所述试片束8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一端沿外壁一周均布有若干个挂钩9,每个所述挂钩9均不与样品管1管壁接触; 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三份相同试片分别悬挂在三个样品管1内的试片束8上,在三个样品管1内均添加甲醇发动机油,并在三个样品管1内分别对应添加无水甲酸、水、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液,进行预热,然后在三个样品管1内通过空气管4持续通入等流量空气,最后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对三个样品管1内的试样进行取样分析;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选择三个样品管1分别记为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 步骤2、将三份相同试片分别悬挂在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中试片束8的挂钩9上; 步骤3、在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内分别添加甲醇发动机油,并在样品管a内添加无水甲酸,在样品管b内添加水,在样品管c内添加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液; 步骤4、将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放置在加热浴中进行预热,通过热电偶5将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的管内温度控制在69.5℃-135.5℃的范围内,并通过空气源装置6分别向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内持续通入等流量空气; 步骤5、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取出步骤4中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内的试样a、试样b和试样c各20ml,通过检测试样a、试样b和试样c中的各项指标进而对甲醇发动机油耐酸性能进行分析; 步骤2中所述试片由铅、铜、锡、磷青铜组成,且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中的每个所述试片均不与各自所在样品管的管壁接触且独立悬挂; 步骤3中所述添加甲醇发动机油的具体操作为: 分别在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内添加的甲醇发动机油的油量均相同,且位于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内的甲醇发动机油的液面均高于各自样品管中试片束8所在位置; 步骤3中所述无水甲酸、水、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液的添加量占甲醇发动机油添加量的体积百分比为2%-10%,所述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液中无水甲酸和水的混合比例为1:1; 步骤4中所述将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放置在加热浴中的浸入深度小于样品管a、样品管b和样品管c管内的液面高度; 步骤4中通入空气的速率为5-20Lh; 步骤5中所述不同时间段具体为120h-144h、144h-216h和大于216h,所述各项指标具体为运动粘度、碱值和腐蚀元素,所述腐蚀元素具体为Cu元素、Sn元素和Pb元素。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815号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