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吉钊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矿业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893403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1-1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055293.3,技术领域涉及:E21F17/00;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是由徐吉钊;温鸿达;钱圣;徐鹤翔;翟成;孙勇;丛钰洲;郑仰峰;唐伟;刘厅;余旭;钱亚楠;魏子浩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8-02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充分利用煤矿井下定向钻孔工序,获取不同钻孔不同深度煤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同时对钻进过程中钻屑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进行数据整合即得到整个钻进沿程目标煤层的孔隙结构和瓦斯赋存信息,不仅可以做到钻进沿程的全覆盖测试,而且还可以减少煤层赋存各向异性带来的误差,做到煤储层信息精细化探测;另外本发明利用插值方法获得探测范围内煤层不同层位的孔渗分布,并结合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后获得探测范围内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和瓦斯流动规律,最终实现对整个煤层结构内瓦斯含量和赋存分布进行预测,便于及时对后续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进行指导。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钻屑的煤储层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根据煤岩层赋存条件及巷道与煤层的空间层位关系,确定穿层钻孔参数及其布置方案; 步骤二、从巷道按照步骤一确定的穿层钻孔参数及其布置方案向目标煤层先施工第一个穿层钻孔,当钻头施工至目标煤层与岩层之间的临界点时停止施工,利用清水对该穿层钻孔进行清洗并排净岩屑; 步骤三、在第一个穿层钻孔的孔口处安装三通接头,启动钻机将钻头穿过三通接头对步骤二中第一个穿层钻孔继续向目标煤层施工,同时将三通接头剩余一端与防喷装置连通,直至第一个穿层钻孔在目标煤层内完成一根钻杆长度的钻进需要增加第二根钻杆时停止钻进,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煤屑、水和瓦斯排出至防喷装置,煤屑和水在重力作用下在防喷装置内进行分离,煤屑落入收集器进行收集;钻孔内产生的瓦斯经过防喷装置进入瓦斯参数测试管,瓦斯浓度传感器和瓦斯流量计实时监测瓦斯参数测试管内的瓦斯浓度数据和气体流量数据,数据每秒一次上传至PLC控制器,最终将瓦斯输送至井下瓦斯抽采管路内; 步骤四、将收集的煤屑进行多级筛分,接着符合目标粒径范围的煤屑进行堆积,利用便携式核磁共振仪获取煤屑堆积体的T弛豫分布;构建煤屑堆积体表面弛豫率表征模型,并结合获取的煤屑堆积体的T弛豫分布,从而计算获得表面弛豫率范围,接着将T弛豫谱量化成绝对孔径分布曲线,获取第一个穿层钻孔在目标煤层内第一根钻杆长度范围内的基础赋存参数,其包括孔径分布均值r、核磁孔隙度和核磁渗透率k 步骤五、钻头沿着第一个穿层钻孔的方向继续向目标煤层深部钻进,直至完成第二根钻杆长度的钻进时停止钻进,重复步骤三和四对第二根钻杆钻进过程中的瓦斯数据进行监测并对其煤屑进行处理,获取第一个穿层钻孔在目标煤层内第二根钻杆长度范围内的基础赋存参数,其包括孔径分布均值r2、核磁孔隙度和核磁渗透率k2;完成后继续第一个穿层钻孔的钻进工作,并依次完成第三根、第四根…时,并分别获取各根钻杆钻进范围内的基础赋存参数及瓦斯监测数据;直至达到第一个穿层钻孔在目标煤层内的设计长度时,完成第一个穿层钻孔的施工及获取数据过程; 步骤六、按照步骤一确定的布置方案顺序施工各个穿层钻孔,每个穿层钻孔施工均重复步骤二至五,直至完成所有穿层钻孔的施工及获取数据过程;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获取的所有穿层钻孔施工过程各自对应的瓦斯浓度数据和气体流量数据,建立数学分离模型,利用数学分离模型计算得出各穿层钻孔的数据,并按照各穿层钻孔的施工顺序获得区域内瓦斯赋存规律和瓦斯流动规律; 步骤八、根据步骤六获取的所有穿层钻孔的数据按照各个穿层钻孔施工顺序及同一穿层钻孔各根钻杆的施工顺序进行排列,接着利用插值方法将排列后的数据进行迭代计算,获得煤层结构内的孔渗空间分布; 步骤九、根据步骤七获得的瓦斯赋存规律和瓦斯流动规律,以及步骤八获得的煤层结构内的孔渗空间分布,对煤层结构内瓦斯含量和赋存分布进行预测,从而为优化瓦斯智能抽采提供依据。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815号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